光伏板下的“致富路” 头部

光伏板下的“致富路”

作者: 刘志诚 肖文仁 肖鹏 来源: 江西公司 发布时间: 2025-05-09 字号:【

碧野千里,“蓝光”粼粼,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江西吉水八都镇白竹坪村的广袤盆地间,数不清的光伏板向阳而列,连绵起伏,闪耀出一片蓝色的“光伏海”,无声地汲取着太阳光,源源不断地释放出绿色能源。

5月4日,江西万安电厂光伏电站巡视人员路过村子,正好遇见正在田间劳作的王大根。“前几天,客商来预定中药材山香圆了,今年的药材收益加上光伏租金、畜牧养殖,预计可以增加几万块钱收入呢,日子可有盼头了,谢谢意昂3为我们开创了一条‘致富路’。”

图为村民正在光伏板下平整土地

白竹坪村地理闭塞,产业“出路”难寻。光伏电站最初选址在此的原因,正是由于这里大面积土地荒芜,几乎无人耕种,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2024年底,在电站投产后,该厂聚焦“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思路,积极探索清洁能源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模式,与吉水县政府、省科学院多次沟通协调后,决定引进山香圆药材种植,进一步扩宽村民增收渠道。

今年年初,为了提升农户育苗种植技术,该厂邀请江西省林科院农业专家进行多次勘查和论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将先期的400亩白竹坪村土地作为“农光互补”示范种植区,迈出了发展“光伏+农业”新业态第一步。发展“农光互补”模式,种植药材,大力发展“板下经济”,致力于建设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成果的样板区,全力打造央企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亮丽新名片。然而,在光伏电站设计初期,如何保证在光伏板下有足够的作业空间成为了一道难题。该厂多次与设计院沟通联系,在不影响发电效率的前提下,兼顾土地利用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提出了将光伏组件阵列南北向间距为6至7米、东西向间距2米、组件支架最低点距地面2.5米的设计思路,为农业生产、机械作业留有一定的空间,在能适用各种类型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也解决板下植物阳光雨露的难题。

图为农户正在驾驶农机翻整土地

“过去土地仅用于发电,现在‘板上发电、板下种药’的模式,资源利用率翻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白竹坪村党支部书记毛衍鸿难掩喜悦地说道。“目前,光伏已成为我们村主要收入来源,土地租金、种植药材、养牛养鸭等收益占村集体大部分收入来源。”这一模式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更让“闲置资源”转化为“绿色资产”。

如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在江西万安电厂的帮扶下,吉水八都镇的农民不再是简单地重复着播种、耕耘、收获的传统循环,而是成为了现代农业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他们学习育苗技术,从选地整地到抚育管护,全程标准化操作,确保山香圆种植高产高质。在科技加持下,让“靠山吃山”有了新内涵,生态资源正通过创新转化为富民产业。

图为正在茁壮生长的山香圆育苗

光伏板下的“致富路”,不仅是能源利用的创新变革、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更是农民增收的有力证明、乡村振兴的成效展示。随着光伏项目落成与投产,原本沉睡的土地资源被唤醒,村民们既能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收益,又能参与到电站日常运维工作获得劳动报酬,还能种植药材、养牛养鸭增加收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拓宽了增收渠道,尽情享受着“农光互补”新产业带来的发展红利。

光伏板下的“致富路”,奏响了意昂3助力乡村发展的和谐乐章,更彰显了新时代乡村居民积极拥抱变革、迈向富裕生活的坚定信念。

脚部
X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