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奋斗与坚守 头部

高原上的奋斗与坚守

作者: 邓琛凯 来源: 大渡河公司 发布时间: 2025-05-08 字号:【

五月的川西高原,大渡河在峡谷间奔涌,双江口水电站施工现场的机械轰鸣盖过了河水咆哮。4000余顶安全帽在晨光中攒动,“党员突击队”旗帜在大坝上随风飘扬。

双江口水电站是大渡河上游的调节性水库,拦河大坝最大坝高315米,为世界已建在建第一高坝,具有高大坝、大库容特点。五一前夕,电站成功实现了第一阶段蓄水,蓄水量达到1.1亿立方米。首次蓄水后,工程建设者不仅面对着对大坝稳定性以及渗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的考验,同时还承担着在五一期间抢抓工期的艰巨任务,确保实现2025年底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目标。

清晨的双江口大坝填筑区,载重40吨的自卸卡车排着长队碾过临时便道,车斗掀开的瞬间,深褐色的填筑料如泥石流倾泻而下,砸在垫层上腾起烟尘,二十米开外的压路机,正以“梅花式”阵型缓进。

图为双江口水电站大坝填筑

在飞水岩料场里,双江口公司工程建设处的温庆文,手持着电筒的光束掠过准备上坝的填筑料源,只见深褐色的堆石料中混着部分变质花岗岩,在探照灯下泛着悠悠白光。他指尖搓了搓砂粒,忽然皱眉站起身,扬起对讲机,“通知作业人员,必须花功夫将废料剔除,才能够装车上坝。”对讲机的那头似乎刚要解释,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面对这位双江口公司工程建设处党员突击队员的质问,在严苛的工程质量管控要求面前,任何辩解都显得多余。

不知不觉,温庆文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三页,他对照着关键要点,蹲在填筑面上,检查土料的含水率,保证每一层填筑土料的质量达标。夜幕降临时,他坐在办公室的折叠床上,借着台灯翻看当天的工作日志。窗外传来压路机的最后一声轰鸣,新的一班工人已经上岗。在工程建设者的调度指挥下,大坝填筑区按照三班倒配置施工力量,保持24小时不间断流水作业,坝体填筑以日均5万方的速度向度汛目标高程推进。

图为双江口水电站大坝填筑现场

厂房里,机电安装正紧锣密鼓推进,焊花如银河倒悬。机电物资处的韩凯乐站在水轮机旁,护目镜后的眼睛紧盯着导叶接力器的螺栓——钳工老张正用扭力扳手校准最后一道工序。扳手发出“咔嗒”轻响,在回荡着行车轰鸣的厂房里,像秒针划过表盘。

机电设备安装的各条战线都在有条不紊推进中。4号水轮机导叶接力器、水导油盆、油系统管路等安装同步推进,3号发电机定子首根线棒嵌装完成,2号水轮机副底环成功吊装,2号发电机下机架焊接完成,1号水轮机座环现场机加工设备加快安装。面对一个个支部攻坚重点任务,韩凯乐严格把关每一个细节,组织机电安装党员突击队高强度高标准推进各项机电安装工作。“五一假期吊装任务重,咱们得像钟表齿轮般咬合紧密,确保主机主设备安装质量、进度满足节点目标要求。”

双江口坝体填筑与机电安装已进入冲刺阶段,作为工程建设的技术骨干,温庆文与韩凯乐如同大部分工程建设者一样,本可以在五一期间好好休个假,但他们不约而同都选择坚守在建设现场,他们深知,大坝填筑以及厂房安装作业,已经到了度汛关键期,容不得半点马虎。

图为双江口水电站首台机组转轮吊装

五一的坚守,不是放弃休假,是让每1公分都成为放心的高度。搁在桌上的安全帽,党徽标识清晰闪亮,工作服上的反光条还沾着白天的砂石,在灯光下微微发亮,像星星落在了川西高原的夜色里。他们严格把控上坝料源质量与施工工艺,确保每层填筑质量达标,持续优化机械调度与人员配置,破解交叉作业冲突、料源供应滞后等难题,成功实现“问题不过夜、进度不欠账”,保持大坝高强度填筑施工态势。

党员突击队的红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温庆文与韩凯乐的一天,是4000名建设者,用长年累月的坚守,让日均5万方的填筑量化作大坝的高度,用24小时的响应,让世界级难题在焊花与汗水间瓦解。

“双江口水电站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达77亿千瓦时,同时帮助下游多个梯级电站每年增发枯期电量66亿千瓦时,可满足326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对改善四川电力系统电源结构、提高流域城镇防洪标准、改善生态环境、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双江口公司总经理陈东龑侃侃而谈。

当第一缕阳光爬上坝顶,照射着不断“长高”的大坝和初具雏形的发电厂房。大渡河水依旧奔腾,那些在焊花中闪烁的眼睛,在机械轰鸣中传递的手势,在深夜图纸前熬红的眼眶,让这条奔腾的长河,化作推动绿色发展的持续动能。

脚部
X
  • 2